IP 地址是一个用于标识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符,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方式表示。IP 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标识网络,主机地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IP 地址的二进制编码遵循以下规则:
通过二进制编码,IP 地址能够明确标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并根据网络类别合理分配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满足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求。IP 地址编码为网络通信提供标准和基础,是互联网得以运行的关键。
IP地址是什么??
IP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通俗的讲:IP地址也可以称为互联网地址或Internet地址。 是用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上计算机的逻辑地址。 每台连网计算机都依靠IP地址来标识自己。 就很类似于我们的电话号码样的。 通过电话号码来找到相应的电话。 全世界的电话号码都是唯一的。 IP地址也是一样。 网络协议(IP)是网络上信息从一台计算机传递给另一台计算机的方法或者协议。 网络上每台计算机(主机)至少具有一个IP地址将其与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区别开。 当你发送或者接受信息时(例如,一个电子邮件信息或一个网页),信息被分成几个小块,称为信息包。 每个信息包都包含了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网络地址。 网关计算机读到了目的地址,信息包继续向前到下一个邻近的网关照例读到目的地址,如此一直向前通过网络,直到一个网关确认这个信息包属于其最紧邻或者其范围内的计算机。 最终直接进入到其指定地址的计算机。 因为一个信息被分成了许多信息包,如果必要,每个信息包能够通过网络不同的路径发送。 信息包能按照与它们发送时的不同顺序到达。 网络协议(IP)仅仅是递送他们。 另外一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才是能够将它们按照正确顺序组合回原样。 I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这就意味着在通信的终点之间没有连续的线路连接。 每个信息包作为一个处理过的独立的单元在网络上传输,这些单元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 (信息包能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是因为TCP,明了信息中信息包顺序的面向连接协议。 )在开放的系统互连(OSI)通讯模式中IP位于第三层??网络层。 如今最广泛应用的IP版本是IPv4。 然而,IP版本6(IPv6)也已经开始使用了。 IPv6为了更长的地址作准备,因此可以满足更多网络使用者的需要。 IPv6包括了IPv4的功能,任何支持IPv6信息包的服务器同样也支持IPv4信息包。
IP地址中的A类网络的权限是否级别最高?
不是叫做 A 类 IP 地址的权限级别最高,而是 A 类 IP 地址的范围最广。 关于 A、B、C 等类型的 IP 地址范围,这个和 IP 地址的组成结构有关。 如果从连续的 32 位二进制来讲,A 类地址最左边的 8 位为网络号,以 0 开头,后面连续的 24 位二进制位为主机号;B 类地址最左边的 16 位为网络号,以 10 开头,后面连续的 16 位二进制位为主机号;C 类地址最左边的 24 位为网络号,以 110 开头,后面连续的 8 位二进制位为主机号。 关于 TCP/IP 协议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仔细阅读《TCP/IP详解》,共三卷。 我个人认为这套书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
什么是子网掩码?
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 附图所示的就是IP地址为“192.168.1.1”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二进制对照。 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 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 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子网掩码是为了识别网络号用的,网络为了减少冲突域就用网桥把网络分段,每段称为一个子网,网桥通过读取报头的目的地址,看数据的目的地是否在本网段,如果是就让它通过到其他的网段,如果不是就让它过去,这样可以减少网络上负担。 那么网桥是怎么识别网段的?是通过网络号。 什么是网络号呢?我们的ip地址是分为两段的,一段是网络号,一段是主机号。 如:202.168.44.103,这是一个C类地址,一般C类地址前面的“202.168.44”这三节是网络号,后面的“103”是主机号,但是有时为了需要将这段地址再分成子网,这时就要在主机号里借位了,现在的网络号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是24位,你要是想再分出2个子网,就要借两位,也就是网络号要要26位,后来加上的两位可以有四种组合:00、01、10、11,这四种组合的00用来作网络号保留,11用来做广播号也已占用,剩下的01、10,就标示新划出的子网。 如果你需要的子网超过两个的话,借的位就要增加,公式是“子网数=2^借位数-2”。 那么网桥读取一个报头之后怎么识别它的网络号呢?这就要把目的ip和子网掩码相与来得到。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位数和ip地址二进制的位数一样长,ip地址中属于网络号的位,在子网掩码中相应的位为“1”,如:202.168.44.103,它的二进制表示为...,如果它的网络号有26位的话,即若它的前26位来作为网络号的话,该子网的掩码就是...,即255.255.255.192,拿子网掩码与目的ip地址与后就可以得到网络号“202.168.44”。 在网桥、路由器中都有一个表,存有网络号和掩码,在读取报头里目的ip后,现与掩码相与得到的网络号再和表里的网络号比较来决定数据报的去向。 简单的说就是这样了,在复杂就要用到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