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显示,展望2024年,消费者对自身消费增长的预期相对谨慎,预期增长率为2.2%-2.4%。从消费驱动因素上看,预期消费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次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家庭户数小幅度增加。其中,消费能力小幅提升,即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2.5%,同时来源结构基本稳定;中国家庭户数预期增加0.4%,从2023年的5.45亿户增加至5.47亿户;而消费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微降0.2个百分点(即降幅0.5%),消费者储蓄意愿仍然强劲,短期内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
相较一年前,消费者对宏观经济、个人财务状况均更乐观,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示乐观的人群占比从73%提升至76%,对个人和家庭财务状况的信心同步增长4个百分点。
不同消费群体信心与情绪出现明显分化,进而影响其消费支出、预期及品类结构:Z世代、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明显更乐观,展现出积极的消费观;一二线新中产、农村中老年最沩悲观。
五类人群值得关注:
城镇Z世代: 这类人群以单身学生和普通职员居多,他们对宏观经济和家庭财务状况的态度相对乐观,普遍相信未来收入会增长,没必要过于节俭。因此,虽然目前其日常消费占收入比例相对低于其他世代,但展现出更高消费意愿。从消费结构上看,城镇Z世代在餐饮、宠物用品、文化娱乐类的消费占比、金额及增速均高于其他世代,体现出其对社交、情感陪伴和精神享受的追求。同时,Z世代追求健康观念,热爱运动类服饰,烟酒消费普遍较低。
一线富裕银发族: 该人群中企业中高管或企业主较多,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高,尤其是经营性收入占比远高于平均水平。虽然目前其日常消费占比偏低且没有预期的显著增长,但有相对积极的消费观。从消费品类来看,这类人群食品饮料等刚需消费金额高,且非运动类衣着和日常出行占比相对高;同时,由于其收入稳定,一线富裕银发族希望继续提升生活品质,在烟酒、家用电器和家具、消费类电子和外出旅行上的消费预期增速明显高于全体。
三线富裕中老年: 与一线富裕银发族类似,该人群中企业高管或企业主占比高,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全体人群。其消费开支占比较全体人群低,预期未来增长率基本持平。三线富裕中老年在餐饮、家庭用品、家用电器和家具等日常生活支出上的占比较高,更多负担子女相关开支,而在外出旅行这类悦己类消费上的占比和金额偏低。
二线新中产: 该人群中高学历的外地人相对更多,且整体乐观人群占比偏低,普遍担忧房价下跌带来的资产贬值、社会失业率高、形势多变导致失业或者收入不稳定等。其日常消费支出占比高,通过增加消费来改善生活的倾向较一二线年长中产更高。在消费品类结构上,一二线新中产的食品饮料等物质性需求相对饱和,占比更低,而在解压性精神和体验类消费(如外出旅行和文化娱乐等)上有更高需求;同时,其对子女教育抱有很高期望,在教育品类的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年长中产。
农村中老年: 该人群赋闲比例高,收入低且依赖转移性收入,整体情绪悲观。其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占比极高,如食品饮料、药品和医疗服务及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且无力改善生活质量,在大部分消费品类上支出占比低,且预期增速负数的品类不在少数,例如文化娱乐、消费电子等。
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了一个作业,就是修改下面这个调查问卷,它有什么问题?求高手解答,谢谢
既然是消费心理调查,问题就应该围绕这个进行,136这种问题设置比较合理,8、10这种问题从答案中根本总结不出什么,还有7做成出去基本生活后的消费项目答案才有意义,否则所有的人都要选A了
关注消费的调查问卷,急啊
电视新闻,工商管理部门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方向的论文提纲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
随着 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也必然会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观发生了新的变化.
1.个性品位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 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消费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 这表现为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在消费中力争张扬个性;他们不愿意随大流,不愿意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 在穿着打扮上,他们总是按自己的审美情趣来选择,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他们这种独具一格、弃旧图新的消费心理,与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心里一致。
2.消费的多层
指由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出现高、中、低。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消费层次相对较高。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差距拉大,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校园的贫富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消费的差距,实际上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直接体现,大学生内部的贫富差异是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直接反映。
二、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误区
大学生消费文化在发展中也有问题,综观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可谓多姿多彩,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成熟与冲动同在、热情和冷静并存、人情消费渐增、攀比之风日盛。大学生消费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无计划消费,
作为一种理性行为,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 我们许多大学生往往忽视了必要的消费计划,进入大学,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心中仅有一本“糊涂账”。 有许多大学生是凭感觉,一时冲动进行购物。 有的大学生则是易受外界诱惑,如过于轻信广告,什么广告做得多就买什么,什么是新产品就买什么。
2.模仿
模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都为消费者模仿的对象。 风随大流,缺乏理性,需不需要在其次,也不管这种消费品是否适合自己。 别人穿什么他就穿什么,别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别人用什么他就用什么。 不管自己的需要,用得着用不着,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3.人情消费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 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